篮球运动中,助攻与得分原本是一脉相承的,助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得分,而利用助攻的得分则更加容易。然而,本人通过观看篮球比赛和亲身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仅仅专注于得分,而对于传球助攻则不是很重视。所以笔者通过分析与查阅资料,希望分析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其能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绪论
本人通过观看比赛,自己亲身参与和查阅资料发现现在的篮球人对于助攻总是不以为然,在运动过程中有些人宁可强行投篮打铁或者出现失误也不愿将球传给位置更好的队友。这是一个让人很费解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篮球是一个团体运动,只有团队协作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而单打独斗则永远是无效的,但另一方面大家则又沉迷于得分的快感中不能自拔,导致助攻这个现象出现率逐步减少。鉴于这种现象,本人希望通过对于助攻的概念和其发展来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1.助攻的概念
助攻的定义为:当球处于活球阶段,通过持球球员对于球的传递,帮助第一位触球的己方球员完成直接的得分的行为。
2.助攻的判定
第一个判断助攻的关键在于助攻的时间界定为活球阶段,概念为该球从持球球员手中离开的时间,赛场时钟是在运行的。这个要点规定了助攻的最起码的范围:助攻球员是在界内的。而假设一名球员边线外发球,接到球的队友直接得分的情况出现,发球球员不计算助攻次数,理由是时钟的运动是从线内首位触球球员触球时点开始,而边线外发球球员触球时候时钟静止,因此助攻的数据统计无效。
第二个判断助攻的关键在于该球的传递帮助队友直接得分,这个直接得分包含三大定义:
其一,得分球员从哪一名球员手中得到球,传球球员计算助攻而不计算其他参与传递的球员;
其二,直接得分定义为得分球员获得球后的系列得分动作,解释为因为该球而获得得分机会,而不包含接球受到犯规后的罚球得分;
其三,直接得分指的是值得投篮或者上篮得分,而不包括得分球员拿到篮板后的二次进攻。
3.国际篮球中的助攻与NBA中的助攻
通过观看比赛我们可以看到,助攻在国际篮球中的地位与在NBA中是不一样的。在国际篮球中,我们发现能拿得出手的组织后卫少之又少。拿中国的CBA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助攻榜上从来没有上双的后卫,如果哪一场比赛中一位球员的助攻数能达到两位数,那么将是一件十分惊人的新闻。而反观美国NBA,助攻能达到两位数的人则是层出不穷。在有几年的助攻榜上甚至会出现几个球员的助攻数都上双的惊人现象。而在NBA历史上,单赛季平均助攻数最高的是在1989-1990赛季由犹他爵士对的约翰 斯托克顿创造的14.54次,赛季总助攻数1134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纵观NBA历史,助攻狂人也是层出不穷,从第一个赛季平均助攻数上双的奥斯卡 罗伯特森到“魔术师”约翰逊和历史助攻王约翰 斯托克顿,再到现役的第一杰森 基德和第二史蒂夫 纳什,还有新兴的助攻王克里斯 保罗和拉简 朗多,这些助攻狂人都在自己的时代掀起过一阵浪潮。而国际篮联中则很少见到这样的人。
4.助攻的发展与现状(以NBA为例)
1946年“全美篮协会”BAA成立,而在当个赛季,就设立了助攻王这一奖项。虽然仅有场均3.42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助攻的重要性。而随着篮球比赛的发展,到1961-1962赛季,奥斯卡 罗伯特森创造了场均11.38次的神奇数据,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场均助攻数上双的球员。自此以后,出现了多年的助攻王场均助攻上双的现象,而仅几个赛季没有上双也都没有低于场均8次,而最多的甚至出现了近15次。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热潮过后,近些年助攻的次数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虽然仍未低破8次,但是场均12次以上的情况则再没有出现过。
上面仅仅是从NBA每年的助攻王角度的分析,从更深层次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以助攻为业的组织后卫变得越来越少,大多数后卫都是以得分为主,助攻为辅,组织后卫与得分后卫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有些球队甚至出现了得分后卫出任球队组织后卫的情况。
德赢官网Vwin结论
从以上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助攻这一项篮球技巧它的发展是呈现出倒“U”型的。在篮球运动发展初期助攻是不被人们所关注的。然而随着篮球的发展,助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重视,执着于助攻的球员也越来越多。由此组织后卫这一职业也变得越发的重要和不可或缺。然而,在随后的发展中,由于大家对得分的热爱和个人主义的发展,大家都认为只有得分才能将自己的价值充分显示出来,于是热衷于得分的人越来越多,也使得忠实于助攻的纯组织后卫越来越少,而以得分为主的后卫则增长迅速。
助攻位置的球员是全场的进攻发动机,也是全队的灵魂,现役球员中符合顶级后卫标准的屈指可数,不过,精彩的助攻仍然杰出不穷,甚至于近年来还出现了类似表演的创意性助攻。可惜,新生代球员花哨的迷惑着球迷的眼睛的同时,似乎应该在怎样系统组织上多花些功夫,而不是追求如何完成某一次完美助攻。